強震動監測系統與地震預警中的傳感器技術運用
日期:2017-04-05 08:54:10 | 人氣:
強震動監測系統與地震預警中的傳感器技術運用
日前,由四川省地震局起草的《四川省建設工程強震動監測臺陣技術要求》正式發布實施。該《技術要求》明確了四川省必須布設強震動監測臺陣的四類公共建筑物,分別是:抗震設防類別為特殊設防類和重點設防類的水利工程建筑物,處于地震重點監測防御區的特殊橋梁,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、8度、9度地區的高度分別超過160米、120米、80米的公共建筑,核電廠和核設施建設工程。
2016年12月,成都上晟涂料有限公司生產線分布式控制系統啟用地震預警,這標志著中國化工自動生產線首次啟用了地震預警。
強震動監測臺陣,是為加強重大建設工程的強震動觀測,按專門設施布設的多個強震動臺站或監測網。目前,強震動監測在大壩、水電站和核電廠等工程領域廣泛應用,但在公共建筑和特殊橋梁等建設工程領域的應用較少。
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監測專家賴敏說,就是給重大建設工程安上“黑匣子”。在遭遇強烈地震時,能夠監測出工程結構受震動情況,為建筑物抗震設計和抗震結構研究提供基礎數據。
根據《技術要求》,強震動監測系統由傳感器、記錄器、數據處理計算機、傳輸線路四部分組成。地震發生時,傳感器會根據震動記錄下數據,然后通過傳輸線路傳到中心機房的數據處理計算機。布設強震動監測臺陣規模應根據工程等級而異,一般建設工程不應少于12通道(4個觀測點);重要建設工程不應少于18通
道(6個觀測點)。賴敏強調,觀測點要布置在工程結構反應的關鍵和敏感部位,強震動監測儀器應通過螺栓固定在觀測點上,布設室外電纜時,須穿入鍍鋅鐵管內加以保護并固定。
延伸閱讀:傳感器技術用在成都地震預警系統中
眾所周知,地震預警是世界性難題,收集有效地震前兆數據是地震預報科研進步的一個重要手段。地震預警是指地震在震中發生時,破壞性地震波在到達預警目標前,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,在災難到來前幾秒到幾十秒發出警報的技術。
此前,我國建設的地震前兆觀測臺站平均間距近100公里,在地形變、電磁、重力等地震孕育過程中的物理性質變化監測方面,難以準確收集有效數據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于2013年3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預警系統,該系統包括該所研發的
新型地震前兆信息收集預警設備,包括傳統地震預警設備及重力加速度傳感器、地球磁場變化傳感器等監測儀器,布設間距小于20公里,具備地震前兆信息收集、地震預警、烈度速報等功能。
下一篇:關于位移傳感器,你了解多少?